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Not enough stock.
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.
Not enough stock.
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.
{{'products.quick_cart.out_of_number_hint'| translate}}
{{'product.preorder_limit.hint'| translate}}
Limit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per order.
Only {{ quantityOfStock }} item(s) left.
根本頌:岡波巴大師
講述:第9世堪千創古仁波切
譯者:堪布羅卓丹傑
出版日期:2021/12/01
ISBN:9789869785358
規格:平裝 / 112頁 / 17 x 22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★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共同傳承祖師★
岡波巴大師的岡波巴四法
是為了利根、有智慧的弟子所說的法門
◎佛法入門者的修行藍圖
「岡波巴四法」不是屬於指導類的教法,但是開示了更重要的內容,包括為什麼要修行、禪修是在修什麼,以及心識可以分成幾種等等,是精要中的精要,修持中的標竿,也是佛法入門者最基礎、正確的知見。
學習岡波巴四法,就是掌握了修行的藍圖,讓你在修行的道路上,能夠有明確的方向,不致於偏廢或走歪。最簡要的四句口訣,卻是最精深的內涵,創古仁波切娓娓道來四法的修持次第,每一法中要避免的是什麼、要修持的是什麼,次第都非常的清楚分明,能讓你瞭解每一個修持階段會面臨的問題、障礙,以及如何克服,進而能跟著四法的修持,持續的進展,最後達到智慧的開顯,抵達成佛的目標。
◆第1法——心趣法:追求真理的路上,有最大的三種障礙!
學習佛法,比起外在形式上的改變,一開始從自心趨向於佛法是最為重要的。但是,追求真理的路上,還有最大的三種障礙,必須克服這三種障礙,才能讓心趨向於法。第一法——心趣法,教導有哪三種障礙、對治之法,以及如何突破障礙。
◆第2法——法入道:為什麼要學習佛法?「成佛」為什麼是大誤解?
學習佛法的目標應該是什麼?為什麼「成佛」的目標會造成大誤解?第二法——法入道,教導什麼才是學習佛法的目標,有了清楚的目標,修行才會變得更有效率。
◆第3法——道斷惑:如何一門深入?
我們的心就是在無明的障蔽之下,不明白萬法的真實情況,使得本具的智慧無法展露。修行就是要淨除心上的垢染,斷除迷惑才能證得佛果。第三法——道斷惑,教導如何一門深入,從「心」入手,才能斷除迷惑。
◆第4法——惑顯智:成佛後會變成怎樣?成佛後還要做什麼?
在修行的過程當中,我們不清淨和受到迷惑的心識,就會得到淨化,慢慢就能展現出清淨的五種智慧。這五種智慧會如何展現?五智開展成佛後,我們還要做什麼呢? 第四法——惑顯智,一一述說。
◎本書特別收錄——心識與本智,問答中有甚深口訣
本書最後針對第四法「惑顯智」,特別收錄了創古仁波切1998年在德國開識的「心識與本智」,能讓你對於八識有更清楚的認識,還有對於我們都具有的本智——如來藏,也就是成佛的潛能有更深入的瞭解,進而瞭解如何透過修持顯化我們本有的智慧潛能。此次開示的最後,還有非常詳盡的問答,在仁波切的答問中,隱含著仁波切甚深的修持口訣,仔細閱讀,才能找到仁波切珍貴的修持錦囊喔!
未來的弟子,閱讀我的著作
作者簡介
作者簡介
講述/第9世堪千創古仁波切(KhenchenThrangu Rinpoche)
創古仁波切為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的總經教師,曾任藏傳佛教噶瑪噶舉四大法子的導師,是噶舉傳承當代禪師暨學者。1968年榮獲格西學位,學養、修證、講學、著述,無不圓滿,也是藏傳佛教寧瑪、噶舉、格魯及薩迦四大教派一致推崇的大師。
仁波切致力弘法利生的佛行事業,建寺興學,講學傳法,不遺餘力。一生遵循上師的教導,依教奉行,他說:「我的這些頭銜就是代表自己的責任,要利益眾生、弘揚佛法。」逾八十歲的仁波切,如今依然不辭辛勞,每年巡迴世界各地,弘法利眾。
著有《快樂轉心法》、《成佛的藍圖》、《直指法身》、《惹瓊巴傳》、《帝洛巴傳》、《止觀禪修》、《一生所衷》、《密勒日巴的老師說》、《不動佛》、《幸運到老》、《藥師佛儀軌:琉璃水流》、《三摩地王經實修講記》、《正念減壓,有壓力,不煩惱》、《穿越生死,心的旅程》、《修心》、《鮮活的覺性》、《轉心》等書。
藏譯中‧審訂/堪布羅卓丹傑
曾於佛光山叢林學院研習漢傳佛教,1997年19歲時開始追隨第17世大寶法王總經教師──堪千創古仁波切,2003年獲創古仁波切授與「堪布」學位,2016年臺灣大學EMBA畢業。現長期擔任第17世大寶法王、創古仁波切等傳承上師之中文翻譯,並從事佛法教學和藏中筆譯等工作。
譯有《四加行,請享用》、《愛的六字真言》、《第一護法:瑪哈嘎拉》、《練習坐,找到心》、《密勒日巴的老師說》、《不動佛》、《慢慢走,快快道》、《藥師佛儀軌:琉璃水流》、《打開月光童子的佛法寶盒》、《修心》、《生死間,與願同行》等書。
目錄
譯序 不要停止修行 堪布羅卓丹傑
前言 閱讀這些書,就像見到我一樣
附錄 「心識」與「本智」
第一法|心趣法
一、自輕自卑的懶惰
二、消極散漫的懶惰
三、執著惡習的懶惰
第二法|法入道
一、觀修無常——消除對於今生的貪愛
二、觀修輪迴過患——消除對於輪迴的貪愛
三、觀修慈悲——消除對於寂滅快樂的貪愛
第三法|道斷惑
一、皈依的戒法與學處
二、觀修菩提心
三、修持六度
第四法|惑顯智
一、心識
二、心與心所
三、修行的五個階段—— 五道
四、本具的圓滿智慧——五智
五、佛的三身功德
推薦序/前言
文字試閱